2025 杭州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章程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在音乐领域的创新实践,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加强电子音乐的国际化学术交流,2025杭州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MUSICACOUSTICA-HANGZHOU Composition Competition 2025)将于2025年9月24日至29日,在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期间举行。
一、赛事总则
本赛事已纳入由浙江省政府与国家商务部联合主办的2025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系列活动,由浙江音乐学院、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共同主办,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组委会与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等联袂承办。本赛事的组织与评审全过程将致力于公平、公正、公开,体现国际化、权威性、专业性与社会性、应用性的相辅相成,通过赛事平台为青年作曲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参赛要求
1.参赛者:A、B、C、D组面向所有45周岁以下的青年作曲家,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校学生;不限国籍;作品可以合作,但不接受以机构名义参赛。E组面向所有音乐创作者,无年龄限制、无国籍限制、无年龄限制,无投稿数量限制。
2.参赛作品:所有参赛作品应为2024年之后创作的原创作品。每位作者参赛作品数量不限,但不允许同一作品参报不同组别。
3.参赛费用:每部参赛作品需缴报名费人民币200元/或28欧元/或30美元;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会员或学生会员减半为人民币100元。
4.参赛报名采取线上方式,报名通道于2025年8月14日开启,截稿日期为2025年8月30日,请参赛选手访问 https://zjcmmed.mike-x.com/ABVbS进行报名,二维码:
几点提示,请大家注意:
(1)尽管手机端也可以完成报名,但报名过程涉及信息填写以及多个文件的上传,请大家尽可能在计算机上使用较新的浏览器完成报名。
(2)请大家提前准备好相关文件,以保障报名过程的流畅,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会员请提前缴纳会费,享受优惠待遇,报名需提交的资料清单如下:
三、比赛分组
根据目前电子音乐在学术领域和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比赛将分为学术类电子音乐与应用类电子音乐两大类别。
1. 学术类电子音乐分为A、B、C三个组别:
A组:学术类/幻听电子音乐作品(Acousmatic/Electroacoustic Music)。以音频技术语言为主体的、纯粹的电子音乐。作品要求结构完整,声音品质优良,音乐语言生动,创作逻辑清晰;追求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结合,强调个性化的风格。作品长度须控制在12分钟以内。
B组:学术类/与现场乐器(或人声)结合的混合类电子音乐作品(Electroacoustic Music with Live Performance)。以音频技术语言为主体的电子音乐与现场真实乐器(或人声)相结合的混合技术类电子音乐,作品要求结构完整,音乐语言生动、音乐展开的逻辑清晰;真实乐器(或人声)与电子音乐有机的融为一体,追求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作品长度须控制在12分钟以内。
C组:学术类/与视觉影像结合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Electroacoustic Music with Image)。与数字影像、动画、DV等不同形式相结合的多媒体类电子音乐作品,要求音乐语言和视觉语言的有机结合,力求综合艺术表现和技术性的统一,强调作品的个性化和完整性;作品的影像部分要求原创或合作,不可使用未经授权的他人作品剪接。作品长度须控制在12分钟以内。
2. 应用类电子音乐分为D、E两个组别:
D组:应用类/电子音乐作品(Applied Electronic Music)。以MIDI技术语言为主体的综合性电子音乐,作品要求结构完整,声音品质优良,音乐语言丰富多样,音乐展开逻辑清晰;强调音乐的流畅性、可听性与音乐风格的个性化,力求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作品长度须控制在7分钟以内。
E组:应用类/歌曲作品(Songwriting and Production)。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在音乐领域的创新实践,该组赛事定位为一个专为面向未来而设立的特殊赛道,即「AI歌曲创作大赛」,比赛组委会与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荣耀特别奖”评奖,意在探索人脑与AI深度融合的音乐创新模式。
四、提交作品格式要求
1. A组参赛作品须提交WAVE格式(16bit/44.1kHz)的音频文件,文件名应与报名表登记的名称一致;
2. B组参赛作品应提交电子版乐谱,以及真实乐器(或人声)部分与电子音乐部分WAVE格式(16bit/44.1kHz)的合成音响音频,文件名应与报名表登记的名称一致。为保证大赛公平,请确保乐谱中无创作者相关信息;
3. C组参赛作品须提交已加入音乐轨的视频文件(推荐MP4格式),文件名应与报名表登记的名称一致。为保证大赛公平,请确保视频中无创作者相关信息;
4. D组参赛作品须提交WAVE格式(16bit/44.1kHz)的音频文件,文件名应与报名表登记的作品名称一致;
5. E组参赛文件要求
① 参赛歌曲的立意和题目不限,风格不限,歌词部分语种不限;
② 参赛作品必须有AI的参与和助力,体现人脑与AI工具协同创作;参赛作品使用的AI工具种类不限,可以是通用工具或自研工具;数量不限,可以使用单一AI工具,也可以使用多个AI工具组合;
③ 参赛作品使用的AI工具参与程度不限,可以是词曲创作、编曲、演唱、混音等单个或多个环节;
④ 参赛作品的最终评选标准是音乐性强,强调作品的艺术表达与时代精神,同时,在AI技术应用方面思路清晰、应用得当,有特点、有创新;
⑤ 参赛作品须提交WAVE格式(16bit/44.1kHz)的音频文件及PDF格式的歌词文件;
⑥ 作者在提交作品时需提交作品技术报告,详细阐明创作思路与创作过程,重点介绍作品中AI技术完成的工作内容;
⑦ 除上述文件,另需提供一张图片作为歌曲封面,用于后期推广阶段视觉展示。图片要求:图片来源无任何版权争议,图片规格为500×500、图片格式为JPG/PNG、图片体积≤10M;歌曲封面除了歌曲名称外,不应该有人名、公司名、团队和组织名字;如使用摄影作品作为封面,请确保清晰度和画面质量;作品入围后,会对封面图片进行审核,未提供封面或不合适的封面会使用大赛默认封面替代。
⑧ 选手不可在“HONOR Talents荣耀原创音乐大赛”等其他合作赛事中重复投稿,该项要求将由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组织审核;
⑨ 参赛作品未签约其他公司独家版权,已经发行的音乐作品不得报名。
五、作品评奖
1. 为体现本赛事的权威性和公平性,组委会将聘请不同国籍、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音乐家担任评委,包括国内外该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业界内有突出成就的知名音乐制作人以及唱片公司、艺人公司、音乐版权公司等业界著名机构的音乐负责人等,力求获奖作品的评审结果能够得到学界与业界的共同认可;
2. 赛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作品评选过程中将以匿名方式进行。初赛由评审委员会匿名审听作品录音,投票产生进入决赛的作品;所有组别的决赛将由评审委员会专家在音乐节期间采取现场打分和作品点评的方式决出名次和各奖项,评审过程全程进行线上同步直播,大赛组委会鼓励参赛选手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全程参与其中;所有进入决赛的作品以及决赛各组获奖名单将在第一时间于音乐节官网、官方微信平台公布,请及时关注。
3. A、B、C、D每组别分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作品奖4名。根据评审委员会专家的提议,大赛可增设特别单项奖,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水平情况有权决定各组奖项是否有空缺,获奖者将由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4. E组即「AI歌曲创作大赛」奖项设置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据评审委员会专家的提议,大赛可增设特别单项奖,如最佳AI技术应用奖、最佳旋律奖、最佳创意奖等奖,评审委员会有权根据作品具体情况决定奖项是否有空缺。
除上述奖项外,E组特殊赛道还将为参与荣耀特别奖评选的参赛选手提供以下奖金及其他权益:
(1) E组奖金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30000元/名)
二等奖2名(奖金15000元/名)
三等奖3名(奖金5000元/名)
优秀奖10名(奖金1000元+荣耀音乐VIP年卡/名)
(2) E组比赛权益:
① 展览曝光机会
荣耀联动国内外主流媒体对赛事进行宣传和推广,荣耀将积极联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媒体平台,对赛事的亮点、优秀作品和参展艺术家进行深入报道,多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广大网友展示参展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荣耀将把优秀作品带到全球各地进行展示,如荣耀产品发布会与品牌活动、国际大型展会、国际论坛与会议、艺术展览等,进一步增强优秀才俊和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② 门店活动巡回展演
所有入围选手均有机会参加荣耀音乐·耀现场巡回展演活动,活动期间将联动荣耀公司矩阵资源共同宣推,覆盖千万级别荣耀用户。
③ 顶级行业交流
获奖者有机会参与荣耀官方活动,与来自全球音乐行业和荣耀公司的顶级嘉宾面对面交流合作。
④ 获奖者个人品牌持续曝光
荣耀全球青年计划(含荣耀原创音乐大赛)与超过100家主流媒体建立覆盖不同行业和渠道的媒体推广。获奖作品还会通过荣耀原创音乐库、多彩之声在线铃声库、荣耀剪辑等高频使用场景面向广大荣耀用户群体开放,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传播性。持续跟踪报道作品评选、获奖公示等关键节点,对获奖者在全球进行亿万级曝光,进一步增强优秀音乐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六、作品版权
参赛者参赛时应保证其作品由本人独立创作完成,就作品/制品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未侵犯其他任何第三方权利,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投稿之日前未授权任何第三方以任何方式使用作品/制品任何权利或向第三方转让作品/制品任何权利或就作品/制品设置权利负担(包括但不限于质押等),并且不得在参赛期间将作品/制品重复转让给第三方或许可第三方使用或设置权利负担。参赛期间,不得用参赛作品参与与本赛事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活动。
本赛事所有获奖作品将由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战略合作伙伴单位、中国最权威的音乐出版机构——人民音乐出版社进行数字出版推介。
本比赛章程的最终解释权为大赛组委会,当不可抗拒的因素发生时,组委会有权对本章程作出相关的修改。以上各项条款如有修订,组委会将及时在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的官方网站https://musicacoustica.zjcm.edu.cn公布,并最终以网站公布的内容为准。
联系方式:2025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专用信箱:musicacoustica@zjcm.edu.cn
2025杭州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组委会
2025年8月14日
文章出处 https://musicacoustica.zjcm.edu.cn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